邵钦祥: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春风化雨,沧海桑田,中国各领域都实现了全面进步,取得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巨大成就。花园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实践者、见证者,走出了一条“以工强村、以商兴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特色之路,实现了从“两创”到“两富”再到“两美”的华丽转型,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样板以及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榜样。本报现特推出“改革开放四十年 乡村振兴看花园”栏目,让我们一起回望花园来时的路。
邵钦祥: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东阳日报》记者朱榕贵 本报记者王江红
9月16日,星期天。同平常工作日一样,花园村党委书记、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早早来到办公室。除了出差,他的周末都在工作中度过。
“工作就是我最大的爱好。”5年前,他这样回答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没有双休日,也没有节假日,大年初一依然坚守岗位。邵钦祥自嘲:“我是属马的,命里注定一生要马不停蹄地奋斗。”在他看来,工作是比命还重要的东西,那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从凹凸不平的穷山村到中国十大名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7元到12万元,从家庭小作坊到国家级企业集团,花园村和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成长蝶变的历程,就是邵钦祥奋斗的历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对此,邵钦祥深有体会。30多年来,他怀揣强村梦、兴企梦、共富梦,不忘初心永向前,在奋斗中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度,成了与时代同行的追梦人和圆梦人。
逐梦路上很艰辛,但很幸福。邵钦祥说。
一支蜡烛点燃强村梦
8月27日,经过一年时间的施工建设,99米高的花园雷迪森大世界项目主楼在花园村吉祥湖畔结顶。这是浙江村级第一高楼,也是花园村第21栋11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抬眼望去,楼顶几乎接住了太阳。邵钦祥感到,实现强村梦想又前进了一步。
这个梦想,萌发在40年前的那个夜晚。
1978年农历七月十八,25岁的邵钦祥迎来了自己的新婚大喜。当时,花园村穷,村民人均年收入仅87元,穷到连喝的水都要从邻村挑、穷得通不上电。婚宴当晚,现场的电是从隔壁马府村借来的。正当宾客举杯换盏之际,突然停电了,厅堂瞬间漆黑。原来,有人拔走了保险盒,还说花园村这么穷还摆什么阔气。那一刻,邵钦祥暗暗发誓“要让花园村富起来!”
穷则思变。邵钦祥不断寻求和探索致富之路。他捉过泥鳅、放过鸭子,贩过茭白、卖过草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也吹进了花园村。当上大队长后的邵钦祥认为,花园村要致富必须摆脱传统观念,以工富农,以工强村,走工业化发展之路。
1981年5月,邵钦祥等三人各出资500元,蜡烛小作坊开张了。到年底,红利颇丰。那年春节,花园村家家户户分到了“花园”牌红烛。
看着摇曳的烛光,贫穷的花园人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光芒。
邵钦祥的强村梦也在烛光中越发敞亮:1981年10月,花园村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工厂——花园服装厂;1991年,邵钦祥联合46家户办、联办企业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1993年,组建了浙江花园工贸集团公司。
从此,以工富农、以工兴村、以工强村,花园人创业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到2004年,花园的“富”小有名气,农民人均收入达3.6万元。
就在这年10月,东阳市委市政府下文,花园村与周边9个村合并,组建新的花园村。
邵钦祥看到了强村的机遇,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农民最要紧的是住房。”村两委按照村庄总体规划,以农房改造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整体搬迁4个村,整体拆建4个村,旧村改造2个村。几年时间,一个全新的花园村就呈现在世人面前。
此时的花园村,完成了从“两创”到“两富”再到“两美”的华丽转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17年,花园村经营收入达520.63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2万元;花园村在“全国300个名村综合影响力”排名中列第三位,成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榜样。
邵钦祥却有了更长远的目标。机遇再次向花园村张开了双臂。
2017年3月,花园村迎来第二次“1+9”并村,周边9个村并入花园。花园村域面积从5平方公里扩到12平方公里,村民从5000多增到13879人,加上5万多外来常住人口,全村人口超过6.5万。花园村又一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有了第一次并村的成功经验,9个村新并入后,邵钦祥的思路十分清晰: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将城乡统筹贯穿始终,重构村庄人居环境及产业布局。
短短2个多月时间,村里召开20余次会议,迅速推进“六融合”:思想融合、班子融合、管理融合、资产融合、制度融合、目标融合,初步实现并村并心。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6个村实施整体搬迁,3个村进行整体拆建,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花园村新姿初展。
如今,走进花园村,纵横的街路、热闹的街区、林立的商铺、鳞次的高楼、整洁的小区、红白相间的小洋房,就像走进了一座精致秀丽的城市,医院、学院、银行、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宜居宜业宜游。
“上一轮并村,让花园跨入中国名村;新一轮并村,我们将向世界名村迈进。”邵钦祥的目标是,把花园村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农村之一,让花园村民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农民之一。
为此,在新村建设中,邵钦祥有了更多的国际化视野和做法。维生D3产业链、红木家具产业、花园教育、花园旅游、花园现代农业等都被赋予更多的国际化因子。花园人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迈向世界名村的脚步是那样瓷实和坚定。
一个项目强壮兴企梦
“兴办企业,强村富民。”37年前,在摇曳的烛光里,这个梦想便在邵钦祥心中生下了根,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横亘着艰辛与磨砺。
从1981年办服装厂到1993年成立集团,花园办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产品,产值徘徊在2至3亿元之间,企业进入艰难的维持阶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必须实施高科技战略,一定要上高科技项目。”1993年,邵钦祥在多次出国考察后,开始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构想和尝试。
1996年,邵钦祥跑到中科院。一个农民,到中科院要项目,让院长路甬祥很吃惊也很感动。他当即指派人员提供了十个备选项目。
“我选中了中科院‘九五重点发展项目’——维生素D3项目。”邵钦祥说,当年6月与中科院签订了共同开发维生素D3项目的协议。
当时,维生素D3生产技术被国际三大公司垄断,国内的研发却未有重大突破。
项目研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科研经费投入从480万元到880万元、1380万元、3000多万元,最终共投入了7000多万元。连年的大投入就像个“无底洞”,企业资金周转一度非常紧张。
有人劝他适可而止,有人批他乱搞一通。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
倔强的邵钦祥跟维生素D3较上了劲。他认定,花园要持续发展,只有高科技一条路。
事实证明了一切。1998年4月,维生素D3中试成功;2000年5月,他斥资2000万元一次性买断维生素D3生产技术;2001年,维生素D3投料试产成功,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2003年开始,维生素D3系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维生素D3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4年10月9日,“花园生物”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维生素D3就是一个支点,撬动了集团转型升级。”邵钦祥说,维生素D3已成为集团高科技主导产业,并成功延伸了上下游产业链,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从此,“非高科技不上”,邵钦祥对项目筛选更加严格。
在高科技产业引领下,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集团拥有50家全资和控股公司,拥有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涉及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基础材料、新能源、建筑房产、包装彩印、红木家具、电子科技、旅游商贸、教育卫生、火腿食品、现代农业等,打造了全球最大维生素D3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全国最大宽幅铜板带生产企业、全国领先新型墙体
材料生产企业、全国最大名贵木材交易市场等。2017年,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实现营业收入230.63亿元。
邵钦祥深知,工业是花园发展的基础,是强村富民的原生动力,对工业的投入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今年,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有序推进“总投资103.6亿元、总用地1600亩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金华)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以及“总投资45亿元的花园新能源公司年产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花园铜业公司年产6万吨1320mm超宽幅高精铜板带项目”两大省重大产业项目等的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一份初心放飞共富梦
几乎是每一个工作日的清晨,总有村民等在办公楼门口,找邵钦祥办事。
能办的即办,不能即办的也给予答复和承诺。望着村民满意离去的背影,邵钦祥很欣慰,转身上楼,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他喜欢站在16楼办公室的窗口俯视花园村,也喜欢清晨时分在村里走走转转。眼见得花园村日新月异、花园人户户住新房,“看看高兴、想想开心。”一种幸福感顿时漫过他的全身。
邵钦祥很明确:让花园富起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4681个家庭一个也不能少。
无论是早先当记工员、会计,还是1979年当选花园大队大队长、1986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份初心一刻也不敢忘怀。
邵钦祥认为农村带头人“要自己善于致富,更要善于引导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从1981年办厂始,他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民生福利建设。1982年,就出资做三级电灌站,1700多米的渠道;1983年,出资2万元创办幼儿园并修了4米宽通往镇里的机耕路,次年出资1.5万元为村民安装自来水。1985年,出资2.4万元安装发电机组;1986年,捐资10余万元兴建花园影剧院。截至目前,他已将办企业积累的数十亿元财富,无私奉献出来建设家乡。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从2005年开始,花园村每年用于公共服务和村民福利投入超过2亿元。今年1-6月份,花园村各项福利支出6700多万元,其中村民农房改造补贴4300多万元。
在花园村,每位村民都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农房改造补贴、数字电视费补贴等30多项福利政策;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可领2000元到1万元不等的高龄补贴;大学生享有每年1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回乡创业基金;困难户可申请扶困补贴,村民看病自费部分还可向村里报销一半。去年秋季开始招生的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东阳花园外国语学校,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6年一贯制双语教学,不仅可为本村村民提供入学优惠,还吸引了周边县市学生前来就学。
外来人员也享受相应的待遇。2015年开始,外来人员在花园买房、住宿、购物等,可以到村里报销一部分作为福利。村里的剧院、图书馆、医院、公园以及免费公交车等公共设施服务,本地村民与外来人员同等享受。为照顾务工者家庭孩子教育,村里还专门建造了花园幼儿园分园。
“让人人都能有获得感、归属感。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邵钦祥说。
他有自己的“共富观”:既要共享,更要共创。邵钦祥提出了“两创”花园新模式:“村集体创造环境和服务,村民创造实业和财富”,在花园人人都有创业致富机会。
饮食一条街、建材三条街、服装一条街、工艺品雕刻一条街、红木家具生产一条街,以及花园商业中心、粮油商贸城……花园村通过规划特色街道、开辟专业市场、支持第三产业等措施,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为村民就地创业开辟广阔天地。截至2017年底,全村拥有个私工商户3483家。
分发福利解决了村民的退路,而全民创业则解决了村民的出路。有了退路和出路,村民自然踏上了幸福路。
邵钦祥说,幸福路上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他认为:口袋富了之后的花园人,除了法律法规的约束,还需要精神引领、知识引领、文化引领。
为此,村里组建了舞龙队、秧歌队、腰鼓队、艺术团,建起了博物馆、图书馆、陈列馆、民俗馆,编撰《花园村志》、《花园村民读本》,传唱《花园之歌》,每年还要评选先进,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等,形成提振人心的“花园文化”,并渗透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村庄的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位于村行政楼一楼的便民服务中心,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9类164个事项,不断深化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在村庄的各个公共空间,3200余个全天候运转的监控探头,给全村人带来了安全感;村里构建了包括治保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外来人员管理领导小组等在内的调控防治处五位一体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成员达200多人。
通过完善的体系和服务,让乡村有序运转,最终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邵钦祥说,“这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