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花园大厦    邮编:322121

传真:0579—86270288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花园新闻>乡村善治的强劲律动 ——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变大变强记

乡村善治的强劲律动 ——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变大变强记

发布时间:2018-05-23 点击数:15863


《农民日报》记者李朝民本报记者王江红

花园虽地处乡村,但它更像一座都市。

花园村隶属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原有人口496人,面积0.99平方公里,人均两分多地。改革开放前,全村没有公路、没有电,用水困难,是一个相对偏僻、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

从1981年起,因为一个人,花园村在乡村振兴的时间轴上,与时代同频共振。这个人就是花园村党委书记、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在邵钦祥的带领下,花园村没有盲目追随别人的脚印,而是清晰地标定自己的路径:以工富农、以商兴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

花园变了!如今,周边18个行政村被并入花园村,村域面积达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879人,外来人口5万多。2017年,全村实现经营收入520.63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是40年前的1380倍。花园村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上百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

花园好在哪儿?见仁见智。如果用乡村发展的长镜头凝视花园,用世界乡村的广镜头审视花园,也许更能深切理解花园振兴的样本意义。

邵钦祥表示,就乡村善治而言,花园村最大的贡献在于为“农村都市的有效治理”提供了花园方案:坚持跟着党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村委负责、企业支持、居民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形成了原村民与新村民、村民与居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促进了现代城市管理方式与传统乡村治理经验的深度融合。

37年来,花园村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不出村,建立并践行了“小事当天解决,大事三天内解决”的良性治理机制。

花园村的治理实践,投射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上,激荡着中国乡村治理,共鸣着党中央的关切。花园振兴背后有着怎样的治理逻辑?春光正好,北国姹紫嫣红,南方绿肥红瘦,记者来到精致秀丽的花园,捕捉乡村善治的强劲律动,品读“求实、创新、求强、共富”的花园精神。

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

“推进乡村善治,关键在党的领导。”邵钦祥说,目前全国有128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500万农村党员,直接与近6亿农民群众打交道,这是乡村善治最坚实的支撑力量。如果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乡村善治很可能会落空。

一切从花园村两轮并村说起。2004年10月和2017年3月,东阳市委、市政府两次决定对部分行政区进行调整,将18个村并入花园村,希望通过“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方式,做大花园模式,做强花园样本。

并村并非简单叠加。一村之民团结一心尚且不易,19个村融为一家更是难题。花园人就曾面临“成长的烦恼”:老花园村民人均收入“遥遥领先”,他们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新花园人则担心沦为“二等村民”,不能享受同等待遇。

怎么办?花园村领导班子经过充分调研,果断提出“并村先并心”的理念,切实实施“一分五统”的管理办法。“一分”即村企分开,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网与花园村在政治和经济上相互独立。“五统”即财务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庄统一规划建设。

“我们坚持以农房改造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规划到哪里,建设到哪里,绿化到哪里。”邵钦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花园村建设成世界上最富有、最美丽的农村,让花园村民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幸福的农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花园村的一些村民表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村“两委”干部能够和群众处得像一家人似的,一靠无私、二靠公正,全村这个大磨盘才不会产生“离心力”,而只有“向心力”。

两次并村后,花园村党委把原先花园村和18个新并入村的党员重新整合到下设的支部,实行“以老带新、强弱联带”,有效杜绝了党组织内部的徇私舞弊和拉帮结派现象,真正实现思想融合、班子融合、管理融合等6个融合。

如今,在花园村党委的领导下,新老花园人实现全面小康,并享有31项福利:老年人有高龄补贴,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有创业基金,村民看病自费部分村里支付一半,村内开通免费公交车,村民实行上学16年免费教育制……

为了巩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花园村坚持“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教育理念,以专门成立的花园党校为阵地,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党员学习,每个月开一次党员会议,还邀请专家、教授到花园村授课,实现了党建提档升级。

同时,还全力开展干部队伍建设。目前,花园村多数领导由“能人”兼任,不拿村里一分钱;少数干部由全职“管理者”专任;一线工作人员由年轻、专业的专职人员承担服务工作。近40年来,花园村干部切实做到了“奉献、公平、公正、公开”,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

一个体系日臻完善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增强社会行为规范能力、矛盾纠纷调解能力、道德文化引领能力

初到花园村的人可能会纳闷:靠几名村干部,怎么能管好6.5万多人口,而且还管得安定有序。多年来,花园村做到了“矛盾不上交、纠纷不出村、村民零上访”,各类人群和谐相处。这样的治理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这一切,主要得益于花园村大视野运筹,大手笔推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郁建兴说,花园村牢牢坚持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整合多种资源、协同多方主体,创新多元形式,实现乡村“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的嬗变。

走进花园村,记者目之所及,高楼林立,道路宽敞平坦,商铺鳞次栉比,不见房前屋后脏乱差的环境死角……为何会如此井然有序?靠的就是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和严格监督的乡村自治。

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金光强介绍,花园村历时30多年,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生态公约》《村民道德公约》,对尊老爱幼等乡土传统和建设规划等现代秩序各领域进行规定,作为先进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等荣誉评定的依据,并与31项福利的发放挂钩,以此约束村民自觉遵守。

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量外来人员涌入花园村。面对瞬间增多的劳动争议纠纷,花园村也作出了硬性规定:党员干部办事必须“奉献、公平、公正、公开”;倘若党员干部与普通村民吵架,首先受到处理的是党员干部;倘若村民与外来务工者发生争执,首先受到批评的是村民。一位“三农”研究学者对此表示,正因为有这样一种“不公正”,才带来另一种视角的“公正与稳定”。

如今在花园,所有村干部都经过民主公开选举产生,村务实行严格的公开制度,凡涉及村庄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都由党委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协商决定。在并村后,花园村探索“村—小区”二级治理机制,将19个村改组为“小区”,在村党委统一领导下,小区分头进行日常管理,实现统一决策与分头执行的有机结合。

多年来,花园村全村无违章建房、无学龄儿童辍学、无盗窃、无赌博、无刑事犯罪、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无违规饲养宠物等,切实做到依规治村、自我约束、令行禁止,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风、家风。

除了乡村自治外,花园这个现代化的村庄,还有着一套基于法治精神的城市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户籍办理、外来人口登记、医保报销等事项,都能在村委会大楼一楼的便民服务中心快速办结。绿化种植管理有花木组,房屋建设有村建办,卫生检查有督查办,找工作到劳务市场办,有矛盾纠纷找综治办。

花园村治安管理相关负责人郭军康介绍,花园村联合南马法庭、东阳市司法局等部门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下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外来人口工作领导小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等,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依法维护社会治安、执行巡逻任务、调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

为规范管理行为,花园村每年投入上百万元,成立了由2名法律硕士、4名法律专业本科生、10名常驻工作人员组成的法律事务部,全权负责村内各类争议纠纷案件的处理。综治办3天内无法解决的事项,将移交至法律事务部研究,如研究发现存在违法犯罪则移交公检法部门,依法处理。

与此同时,花园村通过培育和弘扬健康向上的“花园精神”,强健乡风文明“软实力”。对优秀干部、优秀村民、新乡贤等都给予表彰奖励,传递道德正能量,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受聘担任中国农村博物馆馆长的著名“三农”学者段应碧认为,精神富有、文化兴盛,才是乡村振兴之魂。花园村拥有博物馆、图书馆、陈列馆、民俗馆、花园报、艺术团,编撰《花园村志》《花园村民读本》,传唱《花园之歌》,形成提振人心的“花园文化”,并且春风化雨般浸润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邵钦祥认为,自治、法治、德治的紧密结合,治出了社会和谐、治出了经济发展、治出了百姓幸福。如今,花园村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各项福利丰硕。城市居民享受到的,花园村民都有享受;城市居民没有享受到的,花园村民也享受到了,全面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一种理念历久弥新

——秉持开放、融合、有序的社会治理理念,培育多元参与主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乡村治,百姓安,则国家稳。”邵钦祥发现,在关于乡村善治的种种讨论中,人们有时更倾向于谈和谐稳定,却忽视了释放乡村活力。从根本上来说,要促进社会和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于激活乡村活力。

几十年来,花园村一直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从未停下经济发展的步伐,多种所有制融合共生、互促共进,尤其是围绕红木家具市场打造集体平台经济,吸引了5万多名企业经营者,为花园村社会治理培育了多元参与主体。

漫步花园,仿佛置身都市,不仅因为它美妙绝伦,更因为它优雅包容。外来人员可以感受到,花园不仅不欺生,甚至特别呵护外来客。

“花园村的发展必须靠所有人,外地人在这里奋斗,花园人同样受益。”邵钦祥介绍,花园村通过旧村改造整理出来的部分宅基地,在统一规划、统一规格的基础上,由村集体流转给外来个体私营工商户建房并允许入户,吸引外来建房户和购房户1293户4607人,有效促进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花园村在乡村善治过程中,还运用“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一个平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两支队伍(网格员队伍和专职代办员队伍)、完善三张网络(一个门户网、一个APP、一个微信公众号),将原来村级16项代办事项增加到164项,率先在全国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

对花园村“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作出批示:东阳市花园村建立一个平台、打造两支队伍、完善三张网络,实现了“办事一般不出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升了村民群众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获得感。

专家认为,花园村秉持开放、融合、有序的社会治理理念,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融合”,探索出一条乡村有效治理之路,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花园村的治理经验,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都市有效治理的鲜活样本。